CopyRight ? 2020 山東省國防科技工業協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5012678號-1
青科大科研團隊:為“天問一號”精準登陸提供導航“路標”
青科大科研團隊:為“天問一號”精準登陸提供導航“路標”
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現火星表面軟著陸,穩穩落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參與了火星探測器精準著陸自主導航技術相關項目研究的邵巍教授禁不住流下了熱淚。
“從‘天問一號’發射到成功著陸,經歷了近300個日夜,真是太不容易了!”邵巍激動地說。自己研究的技術能為國家的航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他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
20年刻苦鉆研深空探測
邵巍是青島科技大學自主導航與智能控制研究所副所長,也是火星探測器精準著陸自主導航技術相關項目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深空探測器自主導航、機器視覺、圖像處理與智能感知等。
2012年,青科大與清華、北理工等10家單位共同承擔了國家973計劃項目——“行星表面精確著陸導航與制導控制問題研究”,用了5年時間構建起了一套火星著陸全階段自主導航與制導方案。邵巍團隊承擔的是“行星表面特征提取跟蹤與快速運動估計方法”子課題,主要負責探測器著陸末端自主視覺導航技術的研究。
“火星與地球距離遙遠,單向通訊時間約18分鐘?!靻栆惶枴诨鹦巧系闹憰r間是9分鐘,著陸過程還存在通訊黑障、大氣環境復雜等問題,這就決定了探測器在著陸階段必須具有自主導航、控制和避障的能力。我們的工作就是找到探測器著陸過程自主導航的方法,確保探測器能夠自主、精準、安全著陸?!鄙畚〗榻B說。在邵巍團隊研究理論支撐下,探測器利用光學相機獲取火星表面圖像,精準提取隕石坑、陡坡、溝壑等星表特征作為導航路標,自主分析星表特征與導航信息,調整速度、姿態、位置等,從而實現精準著陸。事實證明,他們提供的“青科大方案”很成功。
深空探測絕非一日之功。青島科技大學自主導航與智能控制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是國內成立較早的研究深空探測自主導航的高校單位之一,并承擔了相關的國家課題??瓷先ッ灰娊泜鞯倪@處研究所,“藏”在青科大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樓內,由邵巍、于鐳、曹夢龍、姚文龍等老師以及研究生組成,團隊規模有四五十人。
邵巍本科就讀于青科大,專業為測控技術與儀器,保研到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他告訴記者,自己與深空的正式結緣,從碩士研究生階段開啟?!?002年深空探測技術與應用科學國際研討會”在青島舉行,現場聆聽激發了他對于深空研究的興趣,從此一頭扎進了相關研究當中,算來至今已經有近20年了。
科研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但邵巍和團隊卻甘之如飴。多年來,他們日以繼夜尋找技術突破,最終成功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邵巍深知這段長路中的五味雜陳。截至目前,邵巍和團隊承擔國家級項目7項,發表論文60余篇。團隊成員姚文龍還獲批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
邵巍告訴記者,其他國家在相關領域研究有長期積累,如今中國已經趕了上來。此次實現了環繞、著陸、巡視,是中國航天再次迎來的歷史性時刻,讓他和團隊倍感振奮,他們要鉚足干勁,繼續在深空探測領域不懈奮斗。
繼續轉入開展小天體探測研究
浩瀚宇宙有太多未知等待著探索,這正是深空探索的魅力所在。目前,邵巍帶領團隊已經轉入小天體探測研究,為我國航天事業進一步邁向深空貢獻力量。在今年4月下旬舉行的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透露中國小天體探測任務已經進入工程研制階段。邵巍團隊目前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就跟我國小天體探測任務有關?!拔磥砦覈M行小行星采樣返回任務和彗星繞飛任務,這些小天體具有暗弱、自旋、形狀不規則等特性,探測難度大。需要探測器對位置環境進行識別并智能感知,需要探測器自主導航著陸,我們要做的就是解決這些問題?!鄙畚「嬖V記者,團隊正進行未知環境的智能感知和自主導航研究,通過算法對小天體的表面特征進行識別、匹配和導航?!邦A計到2024年,我們將迎來新的探測任務,實現對一顆彗星的繞行,以及一顆小行星的采樣返回?!?/span>
新聞動態
協會公告